东京残奥会正在进行中。

残疾人群体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5%,达12亿。残奥会是他们展示自我的大舞台。他们在这里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,通过不懈努力,可以实现健全人的技能,也可以成为他人的偶像。他们是顽强的运动员,更是独立的社会人。体育是他们前行的能量,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他们的人生因体育而精彩,更因体育而快乐。

他们在赛场上尽情拼搏,在赛场下过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。这一切,就像相继参加了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纳塔利娅所说,“我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我和他们有着同样的梦想和目标”。也如中国姑娘卢冬所言,“我们并不特别,我们也爱吃,爱玩,爱闹,可以自嘲可以玩笑。只有当你们把我们看做人群中普通的一个,分割彼此的屏障才能被打破。”

东京残奥会正在进行中。我们选取了几个故事,一起感受他们的励志故事和背后的普通生活。

1

“无臂美人鱼”的单腿下蹲

和奥运会一样,残奥会现场也发生了很多动人一幕,其中就包括“无臂美人鱼”合影时的单腿下蹲。

本届残奥会上,中国共派出251名运动员参赛,是参加境外残奥会参赛大项最多的一届。有“无臂美人鱼”之称的中国选手卢冬就是其中一员。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仰泳S5级决赛中,中国选手卢冬以37秒18的成绩夺冠,这个成绩也刷新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。赛后的颁奖的合影环节中,考虑到银牌与铜牌获奖者都坐在轮椅上,卢冬主动单腿下蹲。网友说,最唯美的姿态不过如此。

据新华社报道,卢冬在幼年时因车祸失去双臂,在母亲的鼓励下,她学会了用脚写字、吃饭和弹琴,以及织围脖、绣十字绣等技能。游泳也是技能之一。卢冬在2004年入选辽宁省残疾人游泳队,至今已经参加了三届残奥会。

因为失去双臂,卢冬在游泳比赛开始前的预备动作,都是用牙咬住毛巾来完成的。而为了能更快抵达终点,最后冲刺时,她都是用头用力去撞池壁。有人形容,看残奥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,先被运动员的激情震撼,再被他们的心灵打动。

2

乒坛“维纳斯”的奥运目标

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首轮中,有一场比赛备受关注。对阵双方是来自波兰的纳塔利娅和澳大利亚选手布朗。结果只用时29分钟,纳塔利娅就以4-0获胜。这场比赛的特殊之处在于,纳塔利娅是位右前臂残缺的运动员,而她却在奥运赛场,战胜了健全的对手。

纳塔利娅是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第一人,人称乒坛“维纳斯”。纳塔利娅出生时右前臂就残缺,发球时要依靠肘部。但她在11岁时就走上了残奥会赛场,此后创下了残奥会乒乓球单打四连冠的成绩。

不止于此,纳塔利娅还跨越了身体的限制,向奥运会发起挑战。通过努力,她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团参赛资格,并与队友一起历史性地挺进四强。伦敦奥运会上,她参加了女单比赛,并晋级32强。算上东京,她已经四次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。

纳塔利娅出生于1989年,比刘诗雯大2岁,已然是乒乓赛场的一名老将。但她还在奥运和残奥赛场挑战着。纳塔利娅的人生箴言是,“我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我和他们有着同样的梦想和目标”。她已经用事实证明了。

3

用嘴开启的乒乓道路

没有双臂,怎么打乒乓球?来自埃及的哈马托展示了一种可能。他用嘴持住球拍,用脚向上抛球,再转动脖子击球。他就这样打了30多年,并两次代表埃及站上残奥会赛场。

哈马托在10岁时因一次火车事故失去双臂,此后的三年时间,他很少外出,就怕遭遇到怜悯的眼光。直到某次接触到乒乓球,朋友的一句“不要随便干涉一项你永远不可能参与的运动”激发了他的斗志。他试图参与到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去。哈马托尝试了很多种方法,最终,用嘴叼住球拍、用脚抛球成了他运用起来最灵活的一种。

但这种方式,需要很多部位的协调。比如球拍不能在牙齿之间移动,必须牢牢咬住,否则击球会很不稳。还有脖子和腿部必须要加强力量训练,否则难以承受发球和回球的压力。哈马托原本还热爱写书法,但随着年龄渐长,需要减少给牙齿、下巴的压力,他放弃了写字,专注于乒乓球上。

哈马托曾作为嘉宾出现在2014年乒乓球团体世锦赛上,并与马龙交手。他也是如今残奥会赛场上唯一一个用嘴打球的运动员,每当比赛结束,他便会亲吻地板,感谢乒乓球带给他的另一番生活。他所理解的残疾,不是失去了双腿、双手或其他东西,而是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,“对自己想要做的事都能轻言放弃的话,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残疾”。

4

“无臂射手”的花样生活

“是时候瞄准金牌了”。虽然国际疫情持续紧迫,但美国着名的“无臂射手”马特·斯塔兹曼早早就对这届残奥会充满了期待。斯塔兹曼曾参加过两届残奥会,并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一枚银牌。他自26岁起开始练习射箭,今年,他非常希望能在东京残奥会上收获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。

斯塔兹曼出生时就没有双臂,医生告知他的父母,抚养好他需要花掉百万美金。金钱的压力迫使他们找了一个家庭来领养他。斯塔兹曼的养父母认为,斯塔兹曼终有一天要到社会上去,他必须具备社会生存能力,于是从小为他提供的都是健全人的教育,向他灌输“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办法去做到,我们相信你能做得到”的理念。

在家里,斯塔兹曼需要和兄弟姐妹们做着同样的家务,去农场捡鸡蛋、给奶牛喂食等。这让他拥有了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能力。他能自己吃饭、接电话,也能自己开车、换轮胎、骑摩托,在家还能给儿子理发。除了射箭,跳伞、跳水、台球这些运动也都难不倒他。他觉得自己无法成为乔丹的理由,是因为身高不够。

斯塔兹曼今年39岁,他复盘了自己的人生,“我从来没有渴望过我有胳膊,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了双臂会让生活变得有多简单。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,我希望我还是现在这个样子,没有胳膊。不过身高倒是可以再高一点”。

5

“你是我的榜样”

丹尼尔·迪亚斯是巴西着名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,也是小孩们的偶像运动员。他出生于1988年,天生上肢和下肢畸形,他在16岁时因看了游泳比赛开始游泳,仅用时2个月便学会了四种泳姿。

迪亚斯参加的第一届残奥会是在2008年,拿下包括男子100米自由泳S5级冠军在内的9枚奖牌,其中有4枚是金牌。之后到伦敦残奥会,他夺得6枚个人项目金牌,还打破了数项残奥会和世界纪录。上届里约残奥会,他总共赢得6枚奖牌,其中4枚是金牌。迪亚斯获得的奖牌数,是残奥游泳历史之最。

东京残奥会大概率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届残奥会。迪亚斯说,他很想给别人带去能量,“在里约时有这样一件事,一个没有任何残疾的小孩走过来跟我说,丹尼尔,你是我的榜样。这让我有种很特殊的感觉,因为一个健全的小孩把我视为榜样,是运动让这有了可能。那个小孩看到的不是我身体的残疾,而是我的精神以及我的能力,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影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