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故事的主题是

天才如何不迷茫

在东京赛场,我们看到很多天才运动员闪亮登场。他们极具天赋,又刻苦努力,这些因素铸就了他们成功的必然性。但现实不总是如此。我们又看到其中很多人在登场之前,都在茫茫黑夜漫游,偶然之中才寻求到一颗明亮的、能指引方向的星。这是成功故事的另一面。

奥运是个发现天才的契机。有的人在这里尽情展现自己,就像全红婵,让世界呼唤“crazy good”。有的人只是短暂地路过了一下,就像全红婵的队友卢为,因奥运延期错过参赛资格,提早回省队备战全运。《人物》杂志在探访全红婵的跳水历程中发现,如果东京奥运没有延期,女子10米跳台单人比赛的参赛名额之一大概率会是卢为。卢为也是一位天才少女。她在2019年光州世锦赛上拿下一金一银,是当时中国跳水队中年龄最小的参赛队员,还不满14周岁。

奥运与全运的命运交错,就是来得如此措手不及。很多人为全红婵的横空出世感到庆幸,也为卢文的机缘感到遗憾。但如果看完卢为的成长历程,这个想法又会改变。

卢为和全红婵相差2岁,两人的成长背景十分相似。卢为家乡在四川南充,3岁半时进入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。卢为的父母都是农民,当初教练看中卢为时,卢为母亲特意避而不见。教练为此进行了半个月的劝导,才把卢为招到队中。卢为和全红婵的成名之路也都具有偶然性。卢为练体育,是因为看到在蹦床上能跳得老高,觉得有趣。全红婵则是觉得“一边读书,一边训练,还可以”,就跟着教练学跳水去了。

从整个人生轨迹背景看,卢为是被好运眷顾的一方,她的天才光芒被发现了,已然是个幸运儿。

借着东京奥运这个契机,频频涌现在面前的天才们让我们相信,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不乏好苗子,有的领域甚至“内卷”严重。但他们成长的另一面又让我们感慨,天才总是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。全红婵是在操场跳格子时被发现的,全红婵父亲后来对媒体说,自己是干农活的,哪能发现她身上的天赋,什么是优秀的动作也不懂,只能靠教练看。卢为在教练的劝说下进入体校,最初练的是体操,5岁时又从体操转入跳水。这是天才们的故事中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之一。一不小心,他们就要被遗落了。

如果我们再简单盘点一下东京赛场的风云人物,会发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天才们,从小就具备超出常人的奋斗基因,但又不得不说,运气在他们的成功因素中占据了很大比例。

比如巩立姣,她10岁时在体育课上首次接触铅球,铅球突然滚到她脚边,被她捡起后直接扔了,这一幕恰好被体育老师回头看到了。课堂上小孩很多,她扔铅球的这一下就这么被老师看到了,巩立姣成名后才知觉,这就是命运啊。后来她去上体校,对铅球和运动员的概念依旧模糊,只知道“练体育考学能加分上个好学校”。

再比如举重冠军谌利军,小时候他在一次跳远测试中跳出2米36,随后又一口气完成50多个仰卧撑,这爆发力让他被发现了。侯志慧则是在跑60米冲刺时,起步的瞬间让教练眼前一亮,侯志慧自己也只是觉得举重好玩,就答应了去训练。

还有刷新亚洲百米纪录的苏炳添,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体育是什么,只知道和小伙伴玩耍时,因为跑得快总是占便宜,之后在中学市运动会上跑得比专业运动员还快,被体校老师看到,问他想不想去体工队?他根本不知道体工队是什么。朱婷也一样。小时候长得高,体检结果好,体校老师争着要她,但她爸爸不懂,排球是干啥的?她自己也没意识。初中毕业,班主任一个个问学生长大想做什么,问到朱婷,朱婷回看着老师,老师你看我能干啥?

这些天才后来都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天赋,但最初却不知该从哪里迈开脚步。要么天才,要么陨落。看完他们的故事,感动有,敬佩也有,但庆幸总是占据更多,就和看完卢为的成长历程一样。

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,但很多时候缺少一颗明亮指引的星。这个夏天,奥运天才们除了带来惊喜与感动外,还给我们留下一点思考题,是什么导致了天才的迷茫?天才何时才能告别茫茫黑夜?这个问题关乎他们,也关乎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