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红婵像一颗璀璨的流星,照亮整个夏天时,关于她的讨论也开始此起彼伏。

我经常会点开她跳水的动图,像欣赏一幅名画一般,目不转睛看着她从起跳到落水,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让人脊背一凉的画面。

伟大的运动员让人重新认知人类的局限。

但跳水比赛之外,全又不过是个小孩,才14岁,还不太懂如何包装自己的语言。

夺冠后采访,小孩讲得很直白,努力跳水,想多赚点钱给妈妈治病。

这句话踩到了很多人的敏感点,本来是个只能仰望的天才,忽然又觉得可以俯视她了。

你看,她好惨啊,家里穷没办法所以只能去练跳水,她说她没零食吃,也没去过游乐场,一天几百跳练跳水,这么苦,这么可怜,只能在跳水上出成绩。

在朋友圈陆陆续续看到几篇文章,都在说全红婵的家境问题,就像都致力于要把天才的星光洗洗干净,让大家都看看清楚,其实只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小孩,因为家里穷,才练得这么狠。

一个朋友甚至问我,如果是你的小孩,你愿意她吃这种苦?

我很愕然这个发问。

显然,很多人对体育的认识,依然停留在多年前。

八九十年代,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体校老师会来挑选体育特长生,我没被老师挑中,但我妈并不觉得遗憾,她也从未努力过要培养我的体育天赋。

那时所有人都认可,读书是唯一的上升通道。进体校,那都是差生,脑子不好,只能练体育。

上学时学生们互相轻蔑,特别喜欢说一句,四肢发达头脑简单。大家都更追求学习成绩好,但是身体可以差一点,不要看起来像个苦劳力。

所以一到运动会,人人纷纷说,我跑不动,真的跑不动。

那时的人忌讳吃苦,说一句自己吃不起苦,还带着点轻飘飘的骄傲。

很别扭,但过了二三十年,我有了自己的小孩,这种别扭早已经彻底调整过来。

如果你的小孩被选上了,你愿意他去吃苦吗?

我一定点头如捣蒜,愿意啊,那不是太好了吗,我的天呐,小孩竟然有天赋。

现在的家长,从小孩三四岁开始,忙不迭开始带着去学游泳、学足球、学篮球。

我们就像一群大浪鼗沙的人,忙着到处带孩子转来转去,寻找那么一丢丢可能的天赋。

我带儿子去学过羽毛球,刚上课教练说五岁开始练挺好,上完课教练苦笑着说:要不还是过段时间再送来。

我们给他报了足球,篮球,田径,游泳,没开始前都喜欢做梦,万一他有这天赋呢?尝试的过程就像买彩票,一一刮开发现每一张都是谢谢参与。

与此相比,全红婵的天赋是那么显眼,她的启蒙教练说,小孩身高一米2,跳远能跳一米76。真的,天才是平常看着完全不起眼,但发光的瞬间任何人都掩藏不住。

是宝贝啊。

这宝贝被教练搜罗去,就等着她大放异彩的那一天。

全红婵最后一跳前,我心情紧张得不行,总想着万一她跳砸了怎么办?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这么多双眼睛看着,她难道不会惊慌失措?不会自我怀疑?

然后就看到她走上跳台,自信地展开了手臂,没有一点点颤抖,跳起来的时候,浑身都发着光,画面回放再回放,因为如此光芒万丈。

事后我听了一段美国解说员对这个画面的解说,当她落水的刹那,男女解说员疯狂叫着,crazy good!她把奥运纪录炸飞了,还没有一点水花!记住这个画面,你可能以后再也看不到这个场景了……

一颗宝石就这样让全世界都亮瞎了眼。

一片哇哇乱叫之中,非有人觉得,宝石是宝石,可是宝石还是很可怜啊。

我想起上一篇感慨全红婵光芒万丈的文章后,有海外读者留言说,给加拿大长大的小孩说起全红婵的故事,小孩觉得很不解,第一,为什么她妈妈没钱治病?第二,为什么跳水是为了赚钱,跳水难道不是真正喜欢吗?

不仅小孩这么想,还有很多大人这么想,有人言之凿凿,全红婵八岁就被送去跳水,我宁可她在无忧无虑的小康家庭长大。

言外之意,她去吃苦,是因为她没有选择。

我真恨不得要像马景涛一样摇着这个人的身子:你醒一醒,你看看清楚,她是天才啊!

有些人很奇怪,总是对贫苦出身的天才,有种俯视的视角。

冠军如果是苦出身,就要怜悯这个人,哦,你是没有办法,才拼到了这一步。

最好所有运动员都像瑞典跳高天才杜普兰蒂斯一样,出身于体育世家,爸爸是撑杆跳运动员,妈妈也是运动员,强强联手,让人顺其自然说出一句,怪不得这么厉害。

对于这些世家出身的运动员,普通人会觉得很坦然,他从小就有条件嘛。

但对于普通人,或者穷人出身的冠军,普通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。

一是怀疑吃苦有意义吗?你今天是拿了冠军,那你要是没拿呢?

二是怀疑这个人真的幸福快乐吗?训练那么辛苦,不残害身心健康吗?

多年前的跳水奇才,曾向全红婵一样创造她的时代,被人称为跳水女皇的高敏,特意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十三四岁就站上奥运赛场,是不是对孩子牺牲太大了,吃苦过多了,孩子的童年生活会受损吗?

高敏答,这些小孩儿是天才,她们是天才,你是埋没不住的……她就是天才,她是老天给我们的礼物。

总结:天才要靠他们的勤奋让天赋显现。

对于这样上天赐予的礼物,惊叹着欣赏即可,大可不必拿出酸不溜丢的语气,她穷她苦所以她舍得练。

孩子能吃苦,已经是一项宝贵的品质了,并不是二三十年前,人人都以不能吃苦为荣。

这些见不得小孩吃苦的人,似乎脑子里还住着一位晚清贵族,打球多累啊,那是下人干的事。